蟾蜍肝,中药材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肝脏。具有解毒散结,拔疔消肿的功效。主治痈疽,疔毒,疮肿,蛇咬伤,麻疹。
功效作用功能解毒散结,拔疔消肿。
主治痈疽,疔毒,疮肿,蛇咬伤,麻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内服:煎汤,1-2个。
相关论述1、《医林纂要·药性》:“治痈疽疔毒,取其肝敷之,数易亦愈。”
2、《得配本草》:“专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忍,敷之立出。”
3、《随息居饮食谱》:“凡小儿疮家疫疠,并宜食之,其肝尤良。”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1、治疔疮:蟾蜍肝1具,丁香6g,朱砂6g。共研末,敷于患处。 (江西《草药手册》)
2、治蛇咬伤:鲜癞蛤蟆肝,捣烂外敷伤口处。 (《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麻疹出不透,或迟迟不能出齐,出后很快消失,发热不退或增高:癞蛤蟆肝1-2个。水煎服,1-2次即可。 (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夏、秋季捕捉,剖腹取肝,洗净,鲜用或冷藏。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1、中华大蟾蜍: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黑眶蟾蜍: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