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香树,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红楣AnnesleafragransWall.的树皮或叶。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消食止泻之功效。常用于心胃气痛,消化不良,泻痢,肝炎。
功效作用功能行气止痛,消食止泻。
主治心胃气痛,消化不良,泻痢,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叶研末,每次1-2g。
相关论述1、《云南中草药》:“消食健胃,舒肝退热。主治消化不良,肠炎,肝炎。”
2、《福建药物志》:“清肝热。”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1、治心胃气痛,痢疾:红香树叶或树皮15-30g。煎服。 (《云南中草药选》)
2、治消化不良,肠炎:红香树叶。研粉,每服1-1.5g。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3、治肝炎:红香树皮30-60g。水煎服。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晒干。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山茶科植物红楣。
形态特征红楣,又名茶梨、胖婆茶。灌木或小乔木,高4-15cm。全体无毛。叶簇生于小枝顶端;叶柄粗壮,长2-3cm;叶片肥厚,革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5-15cm,宽3-6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全缘,中脉在上面平贴或稍隆起。花序由数花至多花而成紧密螺旋状排列,多近顶生;花通常白色;花梗长3-6cm,偶有2-2.5cm,粗壮,直立;萼片5,肥厚,红色,卵圆形或圆形,长1-1.5cm,边缘膜质;花瓣5,膜质,长约2cm,有短尖头;雄蕊多数,长1.2-1.5cm,花药基着,条形,有长尖头;子房半下位,2-3室,花柱3裂,与萼片同色。浆果,革质,直径约2cm,为宿存萼所包。
分布区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山地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