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復雜綜合結構。
離子
Ca2+
Na+
K+
穴位處與非穴位處比較
Ca2+濃度高于旁開對照的非經穴處,家兔和人體結果相同,即經穴處存在Ca2+濃度的富集。
正常胃經下灌流組織液、正常胃經推挽灌流液,
脂肪細胞鈣離子含量變化
脂肪細胞內質網熒光變化
穴位點濃度比相應旁開0.5cm處低
穴位處濃度比旁開點高
日本的中谷義雄
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
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
法國的尼伯亞特
測定皮膚電阻方法
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在尸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
50年代后期,我國學者
測定皮膚電阻方法
也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但由于方法學等等方面的因素,仍存在爭議。
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復雜綜合結構。至于穴位的具體結構或它的實質到底是什么?科學家們仍是各持己見,尚未有一個公認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