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增多是怎么回事

养生常识 (141) 2022-06-28 02:32:52

1、血小板计数偏高怎么回事?
  首先得告诉我们到底高多少啊,呵呵,正常值是100~300*10^9/L,如果高一点就应该没啥问题,如果高很多就需要注意了。下面我把血小板增高的情况给您分析一下:第一,生理性增高:(略高) 午后高于早晨,高原高于平原,月经后高于月经前,妊娠中晚期偏高,运动、饱餐后增高,静脉采血比毛细血管法高。第二,病理性增高: 1 原发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红细胞增多症等 2 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 3 其他:外科手术后,脾切除等以上是我照书上写的打给您的,不一定要按照教条一个一个对着分析,我想告诉您的是,别害怕,别一看到那些病觉得自己偏高了就紧张了。一般来说,如果数值不特别高的话,都属于正常范围,毕竟人和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值真的很高,也别紧张,别怕,去医院正规的做检查,查出病因再对症治疗就好了。祝您健康! ! !


  分析与建议如下:

1、首先复查血常规,排除技术因素的影响,因为许多细胞碎片、结晶物质、灰尘、血凝块,甚至温度、电压都可以影响血小板计数。最好请检验科专家手工方法查一查血小板。
2、如果复查血小板增高,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症。
3、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外周血中血小板高,伴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和粒细胞增多等。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
4、确诊是不是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到大医院血液科急性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做血凝项目。


  血小板数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继发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但多在500以下

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

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阿斯匹林长期应用。


  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血小板增多:当u0026gt;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2、血小板计数增高,是什么原因啊
  你好,这个血小板计数,稍微有点增加,这个没有特殊的意义,可能是缺水啊,劳累啊,感冒啊,都有可能导致。
建议:不用过分担心,多喝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如果担心可以,过一周再复查一下。


  血小板数过高容易引起血管栓塞,建议早早上医院检查治疗


  你好,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
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


  血小板增多:当u0026gt;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会改善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3、血小板增多是怎么回事呢?
  高一点点,血小板数值变化大,通常没什么意义。复查一下吧。


  血小板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血液浓缩等情况。


  血小板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血液浓缩等情况。


  您好: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明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病因不明。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国内报导男多于大。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