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鱼烂鳃是什么毛病
细菌感染
2、草鱼 腮部发白一般是什么症状?该如何防护以及怎样治疗?急! ! !
常见鱼病的防治:
(1)细菌性烂腮病:
主要危害草鱼。症状:鳃丝腐烂发白,末端软骨外露,常带有污泥,腮盖“开天窗”。
治疗方法:全池外泼含氯消毒药,如每亩1米水深用漂白粉1.3斤或强氯精3~4两。
(2)细菌性肠炎病:
主要危害草鱼。症状:肠壁充血发炎,肛门红肿,2龄以上的大鱼患病严重时,更有腹水,肠壁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乳黄色粘液。
治疗方法:外泼含氯消毒药。同时每100公斤鱼每天用肠炎灵10克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5天。
(3)赤皮病:
主要危害草鱼。症状:鱼体两侧及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基充血、鳍条裂开为“蛀鳍”,常和烂鳃、肠炎病并发。
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预防,严防鱼体受伤。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腮病。
(4)暴发性鱼病:
主要危害鳞鱼、鲫鱼、鲢、鳙鱼等。主要症状是鱼腹部及全身充血,鳞片脱落,肌肉腐烂。
防治方法:目前正在探讨中。如下方法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外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5~20公斤或漂白粉1.3公斤。
内服病毒灵:每公斤精饲料中加药2片,溶水后拌饲投喂,连续3天。
(5)锚头鳋病:
主要危害鲢、鳙、草鱼。症状:锚头鳋寄生在鱼的头部、眼、皮肤、鳍、鳃及口腔时,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寄生在体表时,鱼体上好似披了蓑衣。
治疗方法:每亩1米深用晶体敌百虫7~9两或强效杀虫灵4~5两全池泼洒(以上两种药淡水白鲳禁用),每隔1周左右泼药一次,连泼2~3次。
3、草鱼屁股红烂鳃身体发黑是什么病
草鱼烂鳃病:又称“乌头瘟”,是鱼类在高温季节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确保渔业养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好该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现就该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主要危害1—2龄草鱼。鱼鳃瓣受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的或不规则的透明小天窗,又叫“开天窗”。二、防治措施: 1.第一天(晴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克/立方米(5:2)全池泼洒或用杀虫灵泼洒。 2.第二天至五天投喂烂鳃灵或肠鳃灵等。 3.第三天及五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漂白粉、氯杀灵等。 (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草鱼烂腮怎么治?
每50kg鱼取鱼韭菜1.5kg,鲜洋葱叶1kg、鲜薄荷叶3kg,混合打浆,每周投喂一次,可防治草鱼细菌性烂腮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及并发症。
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
看鳃丝颜色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呈黄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白色。
看发病时间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30公斤,或漂白粉1公斤,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硫酸铜1.5公斤和硫酸亚铁0.5公斤混合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晶体敌百虫100~150克,兑水全池泼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