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细菌性出血病用什么药

水族 (130) 2022-06-27 18:21:16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出血病怎么分别?
  如何防治草鱼细菌性与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与诊断 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2.防治方法 (1)草鱼细菌性出血病:①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每立方米O. 4克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抗暴威每立方米0.05克全池泼洒。同时用鱼病康(氟苯尼考)每千克鱼2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5至7天;②强氯精每立方米0.3至O. 4克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同时用诺氟沙星每千克鱼20至3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3至5天。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①在鱼种下塘前用百分之3至5的食盐水药浴片刻,然后采用出血病疫苗注射或浸洗进行免疫预防。 ②在发病季节外用二澳海因每立方米0.3克或大黄每立方米1至2.5克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内服药物1至2个疗程,每100千克鱼每天用三黄粉400克加板蓝根120克拌饵内服5至6天或每千克饲料拌入病毒灵10至15克,连服7日,病情严重者可重复一个疗程。


  一般病毒性的出血病短期内死亡量比较大,细菌性的死亡量和死亡增加慢 ,病毒性的鱼出血比较严重 几乎每条鱼眼睛、身上都出血。病毒性的是爆发性的,来得很凶。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尾鳍后部呈现白色半月型,基本上可断定是病毒性的。当然一旦发病多数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一般生产上很难区分的。细菌性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秆菌感染引起。发病时病鱼头部发黑,口腔、下颌、鳍基部充血发红,皮下出血,腹腔壁及肠壁充血,有时肝脏变成淡黄色,严重时有腹水。要有效预防该病,建议养殖户放养健壮不带病毒、抗病力强的苗种,控制养殖密度,适时分塘;注意调节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如用“降解底改”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或者可以用“养殖保”全池泼洒。另外,在遇到“白撞雨”、阴雨等天气时,晚上要延长增氧时间,最好提前在傍晚8时前开启增氧机至第二天早晨8时,这样可以减少池鱼缺氧浮头,抵抗力降低而发病。暴雨过后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千克生石灰泼洒消毒;另外,还要适量控制饲料鱼地投喂量,不让鱼吃得太饱。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肠炎:肠有韧性,肠粘膜没有脱落,肠内少有脓液。细菌性的:肠没有韧性,肠粘膜大量脱落,有大量脓液。 ········瞎说,期待抛砖引玉
2、淡水鱼细菌、病毒性出血病现在使用什么药物效果好!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控制技术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暴发性出血病的一些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了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
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血,鳃淤血或苍白,阴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出,口腔颊部和下颌充血发红,肛门红肿。内部症状表现为肠道部分或全部充血发红,呈空泡状,很少有食物,肠或有轻度炎症或积水,腹部水或多或少。肝组织易碎呈糊状,或呈粉红色水肿,有时脾脏淤血呈紫黑色,胆囊呈棕褐色,胆汁清淡。
二、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特点
1、感染谱广,几乎遍及所有家鱼。该病主要危害鲫、鳊、鲢、鳙、鲤、草鱼及鲮、鳜等二龄鱼类,其发病率达到60%-100%。部分三龄鱼及当年鱼也有发病,同龄各种规格的个体也有发病,一般大规格个体先于小规格个体死亡,但一般发病鱼的体长集中在7.5-15.4厘米,体重18.0-125.0克之间,死鱼顺序一般为白鲫——鳊鱼——白鲢或河鲫——鳙鱼——鲤鱼。
2、流行范围广,遍及全国。本病尤以养鱼发达地区如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极为流行,对养鱼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3、流行季节长,为4-11月,南方省份也有在二月份出现病症,发病水温为20-37℃,尤以25-30℃发病率最高,6-9月为发病高峰期。
4、死亡率高,可达80%以上,一般都可达50%以上,甚至100%。
三、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类型
根据各地调查,并按病情发展缓急程度、病程长短等特点,大致可将发病类型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急性发病鱼池:发病急速,来势凶猛,死亡严重,常在发病1-2天后,即暴发大批死亡,约经一周左右,池中白鲫、鳊鱼多已死亡,高峰下降,两天后停止,表现为毁灭性的打击。该种类型多发生在白鲫放养密度较大,投饵较多、水质过肥或“老化”,池水透明度较小的池塘中。
慢性发病池: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发病死亡一般每天2-3尾、3-5尾不等,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期,但发病时间长,累计死亡量也很可观。
亚急性发病池:此种类型发病池塘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发病时间也较长,无明显的死亡高峰,时多时少,不够稳定。
四、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生态及环境因素
经调查发病池都有以下的共同点:
1、发病池多数是老鱼池。因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塘底淤泥普遍增厚,容易导致病原滋生,鱼类缺氧。
2、较多的鱼池年初放养时,鱼种未经消毒,渔民预防鱼病意识薄弱,以“以防为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食物较脏,鱼类吃剩的残渣未及时清除,食场不消毒。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不新鲜,投饲量忽多忽少。
4、水质:目前鱼池放养密度高,施肥量也多,且投放大量未经发酵的有机物如禽畜粪肥等,造成相当部分发病鱼池水质恶化,又不及时采取换水增氧,促进病原体滋生,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5、气候:气候变化异常,可能引起水质突然改变,影响鱼体健康,也可能是导致鱼类发病原因之一。
6、寄生虫:该病发生前,相当部分池塘有锚头鳋、中华鳋病的流行,虽经治疗好转,但这可能成为疾病突然暴发的诱因之一。
7、很多鱼池本来死亡不多,动网后就发生大批死亡,因此,动网擦伤鱼体是加剧病情恶化的因素。
五、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1、鱼种入池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时应及时清除,生产上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为生石灰,它化水后,产生强堿(氢氧化钙),具有破坏细胞组织的强杀作用,能杀死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锥实螺、蚂蝗、病菌、寄生虫及其卵。
2、生产实践证明,即使健康的鱼也难免带有病原体,因此清塘消毒过的池塘,若放养不经消毒处理的鱼,仍会把病原带入池塘。在鱼体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的检查,把病原带入池塘。在鱼体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的检查,按病原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鱼体消毒,一般采用药浴法,用2%氯化钠药浴5分钟或用二氧化氯0.5克/米3水体药浴10-20分钟或用10克/米3水体硫酸铜药浴10-20分钟,可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3、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二氯海因或溴氯海因0.2-0.3克/米3水体一次。
4、环境改良方面,经常全池泼洒EM原露300-500毫升/亩、益水宁或保水宁500-800克/亩,以改善池塘水质,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净化水质。
5、每10-15天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复方恩诺沙星1.5-2克或强力克菌宁0.5克,内服2-3天,可有效预防出血病的发生。
6、发病鱼池必须进行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首先进行水环境消毒,用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中药物浓度为0.4-0.5克/米3水体,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米3水体,病重时可隔日再使用一次,消毒后隔二天全池再泼洒一次有益微生物制剂,有利于保持有益菌的优势,控制有害菌的生长。外用同时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三黄粉5-克6克或强力克菌宁0.5克制成药饵,每天投喂一次,连续4-5天为一疗程,若病重可延长服药期,直到康复。


  你好!

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二氯海因或溴氯海因0.2-0.3克/米3水体一次。

打字不易,采纳哦!
3、草鱼细菌性和病毒性出血病要如何区分和治疗
  一、病症区分

  1. 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二、防治方法

  1.草鱼细菌性出血病

  方法一: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每立方米O.4克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止血宁每立方米0.08克全池泼洒。同时用氟苯尼考每千克鱼2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5至7天(第一天药量加倍使用);

  方法二:强氯精每立方米0.3至O.4克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同时用诺氟沙星每千克鱼20至3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5至7天(第一天药量加倍使用)。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a.确保草鱼亲本无病毒感染,从源头杜绝;

  b.清除淤泥,彻底清塘;

  c.强化日常管理,将预防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去,常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改善水质。投喂合格适合的饵料,饲养要按照“先青后精”,的原则,以鹅菜、黑叶轮藻、浮萍、苦草等优质青饲料,搭配全价饲料投喂促使草鱼不同生长期所需不同营养,能有效减少发病率,同时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草鱼品质。


  如何防治草鱼细菌性与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与诊断 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2.防治方法 (1)草鱼细菌性出血病:①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每立方米o. 4克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抗暴威每立方米0.05克全池泼洒。同时用鱼病康(氟苯尼考)每千克鱼2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5至7天;②强氯精每立方米0.3至o. 4克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同时用诺氟沙星每千克鱼20至30毫克拌饵内服,连用3至5天。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①在鱼种下塘前用百分之3至5的食盐水药浴片刻,然后采用出血病疫苗注射或浸洗进行免疫预防。 ②在发病季节外用二澳海因每立方米0.3克或大黄每立方米1至2.5克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内服药物1至2个疗程,每100千克鱼每天用三黄粉400克加板蓝根120克拌饵内服5至6天或每千克饲料拌入病毒灵10至15克,连服7日,病情严重者可重复一个疗程。
4、草鱼出血病用什么药最好
  名称(清热散)治疗:每1斤体重用药0.3—0.4克(按照6%的投饵量计算,每2斤饲料用清热散8克)连用7天,也可以用于预防连用2天。


  高温水质较肥时,先用“解毒净水王”,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有机质,4小时后再泼洒“出血康泰”,或者先泼洒杀藻类的产品,第二天再泼洒“出血康泰”,可以明显提高药效。因为藻类会带有啫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影响药效。

鳊鱼、草鱼、鲫鱼出血病:一袋出血康泰配合恩诺沙星一袋,拌80斤的料,投喂第二天死亡量开始减少,2-3天停止死鱼,连用3天。

如肝胆病变严重,可同时拌入保肝护胆类药品。

THE END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