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病魚體色呈暗黑色,口腔、下頜、鰓蓋、眼眶四周及各鰭有明顯的出血。全身肌肉出血明顯,將皮膚剝除后,肌肉呈點狀或斑狀充血或全身肌肉因充血而呈鮮紅色;腸道充血而不糜爛。
如何防治草魚細菌性與病毒性出血病 1.癥狀與診斷 草魚細菌性出血病:發病后魚體表充血,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現象。早期腸道內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氣的現象、多粘液,同時鰓絲末端腐爛。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病魚體表各組織器官或組織出現斑點或塊狀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開表皮后可見全身肌肉呈現紅色。鰓絲出血或蒼白色,體腔有時有腹水,腸道內無食物,充血但不糜爛。 2.防治方法 (1)草魚細菌性出血病:①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每立方米O.4克全池潑灑,第二天用抗暴威每立方米0.05克全池潑灑。同時用魚病康(氟苯尼考)每千克魚20毫克拌餌內服,連用5至7天;②強氯精每立方米0.3至O.4克全池潑灑,連用2至3天。同時用諾氟沙星每千克魚20至30毫克拌餌內服,連用3至5天。 (2)草魚病毒性出血病:①在魚種下塘前用百分之3至5的食鹽水藥浴片刻,然后采用出血病疫苗注射或浸洗進行免疫預防。②在發病季節外用二澳海因每立方米0.3克或大黃每立方米1至2.5克全池潑灑,每半月一次,同時每月內服藥物1至2個療程,每100千克魚每天用三黃粉400克加板藍根120克拌餌內服5至6天或每千克飼料拌入病毒靈10至15克,連服7日,病情嚴重者可重復一個療程。
1.病原不同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是有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而草魚爆發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魯克耶爾森菌、溫合氣單胞菌、弧菌等細菌引起;2.癥狀不同a.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的癥狀 病魚體內外各器官和組織呈斑點或塊狀充血,撕開表皮可見全身肌肉呈紅色,內臟器官均可出現點狀出血,有時有腹水,腸道無食物,充血但不糜爛。b.草魚暴發性出血病的癥狀 病魚體表充血,肛門紅腫,腹部膨脹,腹腔內有大量積水并有溶血現象。腸道無食物,卻有很多粘液,腸壁變薄或糜爛。病魚有時伴有眼球突出,鱗片豎起,鰓絲末端腐爛等癥狀。
一、病癥區分
1. 草魚細菌性出血病:發病后魚體表充血,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現象。早期腸道內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氣的現象、多粘液,同時鰓絲末端腐爛。
2.草魚病毒性出血病:病魚體表各組織器官或組織出現斑點或塊狀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開表皮后可見全身肌肉呈現紅色。鰓絲出血或呈蒼白色,體腔有時有腹水,腸道內無食物,充血但不糜爛。
二、防治方法
1.草魚細菌性出血病
方法一: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每立方米O.4克全池潑灑,第二天用止血寧每立方米0.08克全池潑灑。同時用氟苯尼考每千克魚20毫克拌餌內服,連用5至7天(第一天藥量加倍使用);
方法二:強氯精每立方米0.3至O.4克全池潑灑,連用2至3天。同時用諾氟沙星每千克魚20至30毫克拌餌內服,連用5至7天(第一天藥量加倍使用)。
2.草魚病毒性出血病
a.確保草魚親本無病毒感染,從源頭杜絕;
b.清除淤泥,徹底清塘;
c.強化日常管理,將預防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去,常換水、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PH值,改善水質。投喂合格適合的餌料,飼養要按照“先青后精”,的原則,以鵝菜、黑葉輪藻、浮萍、苦草等優質青飼料,搭配全價飼料投喂促使草魚不同生長期所需不同營養,能有效減少發病率,同時能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草魚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