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制茶工藝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炒茶;第二步——揉茶;在以前,傳統的炒茶的工藝流程一般是:
架一個大鐵鍋,燒上柴火、把竹子削成竹片用來當作炒茶的工具。然后把采來的新鮮的茶葉放到大鐵鍋里進行不斷地翻炒。
要求炒茶時溫度要高,不然茶葉炒不熟,炒不熟的茶,通常水色比較紅一些,而且茶泡起的茶湯有的混濁感。
但溫度也不能太高,不然茶葉容易炒糊。一個大鐵鍋一次大約能炒制五六斤左右的濕茶葉,炒制的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
揉茶是一個十分辛苦的事,沒有一定的體力是干不下來的。并且揉茶也需要技巧,要保證揉出來的茶軟而不散。揉茶方法與步驟為:
手工揉捻在揉捻臺上進行,作業時,用單手或雙手將茶葉握在手心,在揉捻篾片上向前方推揉,使茶團在手心中翻轉,揉到一定程度解塊一次,使加工葉不結塊。
茶葉一般需要揉制三次左右,每次大概要揉10分鐘。揉完一次之后,又需要把茶葉放入鍋中繼續炒。反復幾次之后,茶葉的水分就被完全炒干了。
茶干燥的目的是,除菌,增長保質期,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
人工制作的茶會比較香,因為沒辦法把茶葉揉得很緊結,而茶葉如果不包裹得那么緊結的話,香氣會更清揚的。
炒完之后再將茶葉包裝起來,這樣茶葉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