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关于知识扶贫的政策
所谓“知识扶贫”是指通过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以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宗旨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经济扶贫是授鱼,而知识扶贫是授渔。知识扶贫是教给他怎样去打鱼,经济扶贫只是给了他多少鱼。
经济扶贫是治标,知识扶贫是治本。送人鱼,饱一顿;教人渔,益终身。
由此,就引出了我方的观点: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理由如下: 俗话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新时期,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工作在于知识扶贫。
通过知识扶贫,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质,使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国家知识产权局扶贫支教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全国派驻多只支教队。
2.国家对贫困县有哪些扶贫
国家级贫困县在各级地方政府中会得到重视,优先发展产业化建设。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同时中央亦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扶贫。如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称为“东西扶贫协作”;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称为“雨露计划”。一些大型企业、学校和公益组织也会相应地对贫困县优先进行各种扶持,称为“社会扶贫”。与此同时,国家级贫困县还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国际交流,互相借鉴脱贫致富的经验。在贫困地区的学生也会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以鼓励知识脱贫。
扶贫工作重点县享受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
(1)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财政扶贫资金中以工代赈资金应全部用于扶贫工作重点县;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贫工作重点县。
(2)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主要在重点县实施;
(3)信贷扶贫资金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也集中在重点县;
(4)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工程、“一费制”改革和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政策也是从重点县开始实施的;
(5)重点县的农业税先于其他县免除。还有其他一些优惠政策。
3.中纪委扶贫贫困县标准
28日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以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全国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00多个。“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来,不少省份制定贫困县摘帽的具体“时间表”。曾经能够带来巨大资金政策扶持、长期被地方政府看重的贫困县“帽子”,今后5年怎么摘?摘帽之后的扶贫工作将如何开展?
多地提出在2020年前摘帽,考核指标为统计部门调查
根据中央部署安排,全国所有贫困县需要在2020年全部摘帽。记者采访了解到,贫困县首次出现是在1986年。当年,我国在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中,根据1985年的全县人均纯收入标准,全国划定331个县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此后,贫困县范围进行过三次调整,全国重点贫困县数量也扩大至592个。在2011年,我国还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确定68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此外,各省也陆续根据实际情况,将省内一些未能纳入国家贫困县的地区,确定为省级贫困县。
5年后全部摘帽目标能否如期完成?目前,不少省份已制定贫困县摘帽的具体“时间表”。
贫困县较为集中的
贵州省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30个贫困县摘帽,剩余的20个贫困县需要在2018年全部摘帽。
湖北省明确,全省37个贫困县,以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的县,需在2017年摘帽;达到65%以上、不足70%的县在2018年摘帽;其他贫困县在2019年全部摘帽。
河南省:对贫困县实施分类分期脱贫管理,省直管县中的4个贫困县2016年至2017年实现总体脱贫,基础较好的23个贫困县2017年至2018年实现总体脱贫,其他26个贫困县2019年实现总体脱贫。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各地还通过层层签订“军令状”、调整干部考核等方式,确保扶贫“脱帽”压力层层传导。不少地区调整对贫困县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取消GDP考核,考核指标主要聚焦减贫数量和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
一位基层贫困县扶贫部门负责人坦言,县里脱贫摘帽,不仅只是单方面宣布已脱贫就行,更有包括贫困发生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一系列指标的确认,而且数据都是统计部门抽样调查的。“由于贫困人口多,脱贫摘帽压力非常大,扶贫干部经常嗓子嘶哑、晚上失眠”。
国务院扶贫办:曾对外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贫困县退出机制标准,将按照县申请、市审核、国务院扶贫办备案、第三方机构核查的流程陆续开始为贫困县摘帽。